你有哪些春天才有的烦恼?

你有哪些春天才有的烦恼?


中学时我是住宿生,每周末返校日下午心头总会蒙上一层薄薄的惆怅,夹杂着对家的淡淡不舍和对高压生活的丝丝抗拒。虽然这种情况每两周都会再现,到了学校也很快能收拾心情重振旗鼓,但是这种惆怅的感觉还是一期一会,绵延不绝。而我对春天,也是同样的感觉。也只有在春天,才会升起这种感觉。

春天,意味着某种离别。某年在外务工的时候,一年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次,节假日高峰期高铁机票都难抢,只好掐着点提前返程,我记得很清楚,那一年我只在家待了六天。过年多热闹,在离别的列车上就多失落。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在《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》中提到我们这一生中能目睹满月升起的时刻或许最多还能有20次,但是人们总是深信这些机会无穷无尽。按这个回家的频率,一生中我能见到父母的天数还剩多少呢?对于异乡漂泊的游子,离别就是春天的信使,人们背着乡愁、离愁和壮志未酬,离开了故乡。

作为打工人,春天不只象征离别,还代表Q1,正是做年度计划的好时候,一年之计在于春嘛,谁面临吓人的kpi和一长串的to do list能轻松得起来。也许正因为春天是适合“重新做人”的绝佳节点,所有人对它都寄予厚望,渴望能在新的一年破茧成蝶有所增益,所以在日后发现平凡的一天背后还是平凡的一天,日子流水般淌过没有半分变化,你大概率还是原来那个自己,世界也还是原来的那个世界,幻灭之后连带着春天也不待见了,不过是太阳直射赤道的又一个轮回,人类给它赋予了太多意义而已。

除此之外,春天我总更容易心情郁闷,程度恰好在不至于去医院开方不影响正常上班但也高兴不到哪里去,整个人弥漫着一种爱咋咋地的死感,明明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我却生理层面上提不起劲来。诗人埃略特与我所见略同,大概一百多年前,他在《荒原》中写道“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”,反常识地将春天与荒凉、凋敝和死亡联系在一起。

这个论断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,春天确实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,每年的3-5月,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%以上。纯客观视角看春天,是有很多致郁因素——温度忽高忽低、风沙大、空气干燥、河流解冻、冻土开化,动物的尸体开始分解、日照时间延长,褪黑素减少、血清素下降、生物钟被打乱、皮质醇分泌异常、鼻炎患者和过敏患者平白遭逢无妄之灾,各个维度都不算一个温和稳定的季节,我一个情绪本来就不怎么稳定的人,碰上这么一个不稳定的季节,格外烦恼也情有可原。

不过还好,学生时代返校日的惆怅一般截止在到校后一天之内。作为具有弹性的高级灵长类生物,我们在春天能做的,就是多摸会儿鱼,多晒晒太阳,多见见朋友,多吃点好吃的,每天多睡一小会儿,烦恼也不用刻意去卸,一直背到它变轻飘的那一天,冰雪会融化,春天总会过去的。

责任编辑:梅不谈